天文學
北極星
最靠近北天極的恆星,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
由於歲差的關係,不同時期的北極星是不同的。約4800年前,當時的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古希臘時代,北極星是小熊座β星。到2100年左右,目前的小熊座α和北極的夾角才會變成最小。到31世紀後,仙王座γ將會成為北極星。14000年左右,天琴座α將成為北極星。
北極星是天際導航──透過觀察天體來辨別方向的重要指標,可應用於野外活動和航海活動中。
在春夏季可利用大熊座的臀部和尾巴——中國天文學中著名的『北斗七星』來尋找。由北斗七星斗杓的大熊座α與大熊座β這兩顆「指極星」,由大熊座β向大熊座α的方向延伸,約大熊座β到大熊座α距離的4~5倍遠處,便是北極星。
而秋冬則可利用W形的仙后座,由仙后座W形的兩側延伸後的交點,向W形的中間點延伸,約交點至中間點距離的4~5倍遠處,便是北極星。
或是利用夏季大三角——天琴座的α星、天鷹座的α星、天鵝座的α星,將天琴座α星到天鵝座α星的連線固定,將夏季大三角的第三個點天鷹座α星翻轉,則隔著天琴座α星到天鵝座α星連線的天鷹座α對應點上,便是北極星。
秋季亦可利用飛馬座四邊形來尋找。因飛馬座四邊形是個上窄下寬的梯形,因此可用東南方的飛馬座α星向飛馬座β星延伸,或用西側的飛馬座γ星向Alpheratz和Sirrah──也是仙女座中最亮的恆星,是一對聯星來延伸,都可抵達北極星。
在冬季,可利用獵戶座腰帶三顆星中間的獵戶座ε,向獵戶座頭部的獵戶座λ延伸,穿過御夫座的一等星御夫座α之後,就可找到北極星。
銀河與星系
我們身在本銀河系的盤面 ,而銀河就是我們往本銀河中心方向所看到的景象,銀河盤面滿佈塵埃 ,可見光波段的視野備受侷限。
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是在本銀河系的一漩渦臂──獵戶臂上,距銀河系中心約2.5萬光年。
本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 萬光年的漩渦星系(spiral galaxy),盤面厚約13,000 光年。
在本銀河系中有一些主要成員,首先是銀盤(disk)。銀盤包含有銀河系中絕大部分的星際塵埃與氣體,還有游離的氣體等,其中包括有漩渦臂(spiral arms)、星協(Association),而其中──星協是約10-100 顆恆星一起移動,其中有許多是O, B型亮星, 為不穩定的小星團,最後這些星 將彼此分開。
再來是開放星團(open cluster),主要是年輕的星,約100-1000恆星,穩定的聚在一起。
然後是銀核(nuclear balge),銀核包含相當多年輕的熱星,核心部分的恆星相當擁擠造成星際塵埃的增溫產生,有很強的紅外線輻射。核心部分恆星間的距離約800AU, 星系中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5光年。
「最後則是銀暈(Halo),包含著較冷、低發光強度屬於低主序星的恆星,還有巨星, 最主要是包含有非常穩定的球狀星團──約10000-1,000,000個恆星,這些球狀星團的年齡是與銀河系同壽,例如:Tucana 47。
現在可見的宇宙,可能只是全宇宙的十分之一。目前可見的星系數目約在一百億附近,依它們的外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橢圓星系,它的形狀是橢圓的,且沒有可觀測到的星際塵埃與氣體,缺少年輕的亮星與漩渦臂,並且絕大部分的恆星都是老而且質量小的恆星。
漩渦星系,漩渦星系的特點是有明顯的盤狀結構與漩渦臂、銀核含有塵埃與氣體,包含有年輕與年老,熱或冷,暗或暗等各式各樣的恆星,分佈在不同位置,恆星形成的情形非常活躍,而它因為近20% 的漩臂星系有明顯的棒狀核心,或稱為漩棒星系。
不規則星系,包含有豐富的塵埃與氣體,與各式各樣的恆星混在一起,沒有明顯的核心與漩渦臂,較知名的即是大麥哲倫星雲、小麥哲倫星雲。
星系的碰撞與相互吞食(Colliding Galaxies & Galactic Cannibation)
星系的碰撞對星系演化有很重大的影響,兩個星系之間的平均距離──600 KPC約為星系的直徑30 KPC的20倍,所以星系的碰撞應該是相當頻繁。
恆星的碰撞是非常少的,因為恆星間的距離4 ly = 4.0×1013 km比恆星的直徑1.2×106 km多107倍。兩個星系的碰撞,其中的恆星並不直接碰撞,而是由重力的相互作用扭曲了星系的形狀、塵埃與氣體的分佈。當兩星系的碰撞很緩慢時,這兩個星系將互相吞食而黏成一體。而現在,有跡象顥示本銀河系曾經吞食其他小的星系,而且正開始要吞食大、小麥哲倫星雲。
曆法
曆法是人類依據太陽、月球及地球運轉的週期,制定年、月、日等順應大自然時序及四季寒暑的法則。
其基本要素為日、月及年。地球自轉一周伴隨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稱為一日,此為最基本的單位;月球繞地球運行約二十九點五日的盈虧週期,則視為一月。
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赤道與公轉軌道呈約二十三點五度的傾斜角,因此產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變化,人類觀測太陽出沒的方位與日影長短的變化,覺察此公轉週期約三百六十五日餘,此時間單位為一年。
太陽曆,僅注重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行,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的時間為曆年。
古代陽曆有許多種,西元1582年教宗格勒哥里13世改革儒略曆後,所頒布的曆法稱格勒哥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其曆年為一個回歸年,而所謂的回歸年則是太陽從上個春分點或冬至點到下個春分點或冬至點所經過的時間。
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西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
陰曆,又稱月亮曆或太陰曆。陰曆完全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一週定為一個月,積十二個月定為一年。平均每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八小時四十八分,較太陽年約短十一日左右,每隔二點七年和公曆相差一個月──即十九年差七個月,因此不分季節。其曆月是一個朔望月,曆年為十二個朔望月,其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而朔望月即是指在天體測量學中,月球連續兩次合朔──月亮與太陽在天空上的位置彼此非常靠近的時間間隔。
朔望月的長度大約在二十九點二七至二十九點八三天之間變動著,長期的平均長度是29.530588天──29天12小時44分2.8秒,或大約是29.5天。由於月相的變化易於觀察,所以陰曆曆法以朔望月的平均長度作為太陰月的長度。另一方面,月球因本身不發光,我們所見的月光是經月面反射的太陽光,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曆月的開始。
伊斯蘭曆即為陰曆的一種。
陰陽曆,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月份以月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有閏月的設計。在中國的農民大都喜依此曆進行農事,故稱它為農曆,平均曆年為一個回歸年。
曆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回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置閏月,所以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而閏月方面,月份配合月象圓缺,年要配合四季寒暑的變換,可是12個陰曆月──朔望月不過約354日左右,而1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11日左右,因此大約每3年須加1個閏月,精確地說19年須加7個閏月。
木星神話
木星表面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圖案,是太陽系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亦為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
木星在古代便已為天文學家所知,並出現在許多文化的神話與宗教信仰中。古羅馬人以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比特(Jupiter)為它命名;羅馬人叫他Jupiter,希臘人叫他 Zeus(宙斯)。朱比特性好女色,無論是人還是神。環繞 Jupiter 衛星中有幾個是以被 Jupiter 染指過的人物為名。
拉丁語中的『星期四』這個詞也起源於朱比特的名字,後來影響了許多西方語言。
在歐洲占星術中,木星被視為上天的法律制定者,對應於人間的行政權力;有專橫支配力的木星在尋求發展與擴張上被視為吉利的象徵,它的心胸開闊,生氣勃勃,傲慢且跋扈,是高貴的星體;同時在宗教與哲學上,它也是聰明的顧問與老師。美洲的印地安人稱木星為『Guru』──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以引導並教育他人的教師。
古代的中國人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大約為12年──實際是11.86年,並劃分週天為十二次,與地支相同之故。
起初,古代中國人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因此『歲星』木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週期398.88日,4332.59日──也就是11.8618年繞天一周;若以12年為單位,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
為了避免誤差,在戰國時代中晚期中國占星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從歲星轉化來的完美虛擬星體。『太歲』被規定旋轉方向與五大行星一樣,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另外又規定太歲每年行走30度──也就是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圈,所以可以更準確的用來紀年,後來演變為干支紀年法持續沿用至今。
之後,太歲演變成中國的其中一種神祇來信仰。每年『太歲』行經時,中國人都會以特定的名稱命名並用來占卜吉凶;例如太歲某年在某方位就不能蓋新房,或某人冒犯了太歲將遭受到災難;這就是統稱的太歲神。後來,中國人便有一句諺語來形容別人侵犯自己的行為 ,稱為『太歲頭上動土』。
在日本陰陽道的神祇中也有著相似的太歲神信仰:日本的太歲神屬於八將神之一,也別名為大歲神。據說太歲神掌管一年四季萬物之生成,因具有君主性格,對於八方皆有影響力。身為木星之精,太歲神所在之方位凡種植花草樹木等皆為吉,相反地砍樹除草則為凶。因該神具君主性格,舉凡訴訟談判、喪葬、拆除等為凶,反之如儲蓄、房屋擴建、移轉、經商、結婚、就職等事物則為大吉。太歲神所在之方位與當年度十二地支之方位相同。
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木星是即是巴比倫的守護神『馬爾杜克』。馬爾杜克以農業神的身分問世,巴比倫人相信他與水的豐產有關。
美索不達米亞創世史詩中,最早的四位神靈是由遠古時代的聯立二神,即『阿普蘇神(Apsu)』和『蒂亞馬特女神(Tiamat)』創造出來的。他們的後代卻只知道吵吵鬧鬧,令人討厭,使得阿普蘇想把他們全部毀掉,以便能夠回去睡覺。埃阿是令人討厭的孩子之一,在意識到這一點後便乘機殺了阿普蘇,蒂亞馬特因此心生復仇之意,遂集結一群面目猙獰的怪物組成一支軍隊。眾神在瀕臨絕境時,埃阿之子馬爾杜克答應父親要和這些可怕的對手交戰。然而,卻附帶一個條件,就是眾神必須保證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權力:『將由我自己所說的話,而不是由你們來決定命運。我所創造的所有東西,絕不更改,從我口中發出的命令絕不撤銷,絕不改變!』聚在一起的眾神則有一個要求,即只有在成功完成一項測試後,他們才會同意他的條件。他們在眾神之中創造了一個星座,要求馬爾杜克隨意將其毀滅和重新創造出來:他話一說出口,這個星座便消失。他再說一次,這個星座就又被重新創造出來。』眾神因此歡呼雀躍,齊聲稱他為王……從那時起,馬爾杜克便以『眾神的牧人』而知名於世。他擄獲蒂亞馬特手下的怪物,隨後殺了這位原生女神。馬爾杜克像烤魚一樣將她的屍體切成兩半,一半送上天空,一半送入地下,並用她的唾液做成雲、風和雨。
在埃及,有一群叫『時辰祭司』(Hour Priests)的祭司,負責對夜空進行觀測。他們記錄所有在神廟屋頂上觀測站所觀察到的——星座的移動、太陽的運行及行星運動的軌跡。
『時辰祭司』觀測到了夜空中的『伊克姆-塞庫』──Ikhmu-Seku,『不朽的星群』,它們是圍繞在兩極區的星星,埃及人認為那是有功績的人死亡後的亡魂。中王國時期的埃及天文學家們指出『不朽的星群』即是五顆離地球最近的星星,其中三顆以法老王守護神與天空之神『何露斯』的名字命名:「界定兩地的何露斯」——木星(Jupiter)、「何露斯,天空的公牛」——土星(Saturn)、「紅色何露斯」——火星(Mars)。其他兩顆命名為「塞格布」(Segebu)——水星(Mercury),與戰神塞特有關;另一顆是晨星,與冥王歐西里斯有關。
占星符號
行星的占星符號在大多時候可以用四個共同要素解讀它表示的意涵:圓圈表示靈魂、月牙表示心智、十字表示實際或物質層面、箭頭表示動作或方向。
圓圈中心帶著一個點,這是太陽符號——也被稱為蛇之目。圓圈表示了靈魂,因此這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為『神聖靈魂圍繞著潛能的種子』。
月亮符號的形狀則是一彎盈月——月牙在四要素中表示心智,因此月亮符號的含義即為心智、或經由感受性而進化的人類靈魂。
『水星』與『金星』它們的形狀很相似。
水星的符號象徵了古希臘神祇墨丘利的羽翼頭盔與商神杖,利用四要素解讀它的意義則是『心智懸在神聖靈魂與物質之上』。
金星符號象徵愛與美之神維納斯的手鏡——同時也代表雌性,它的符號意義從剛才我們解讀水星的方式即可類推得到答案:神聖靈魂在物質之上。
地球的符號是一個帶有赤道和一條經線的球體,它的含義即是行星地球。
火星的符號是戰神馬爾斯的盾與矛,也代表著雄性;它的符號含義為精力或魄力在神聖靈魂之上。
『穀神星』,自十九世紀被發現起,它有長達半世紀之久的時間被認作第8顆行星。它的名稱源自刻瑞斯(Ceres),是掌管植物生長、收穫和慈愛的神祇;而穀神星的符號即是收獲女神刻瑞斯手柄向下的鐮刀,它的符號含義為心智的月牙安置在物質的十字上方。
『木星』在古典神話中,代表的便是萬神之王朱庇特;而木星的占星符號即是萬神之王朱庇特的閃電、或他的神鷹,含義則為心智的月牙在物質十字的地平線上升。
土星的符號則是農神薩圖爾努斯的鐮刀,符號含義是物質十字優先考慮在心智或人類靈魂的月牙之上。
從火星與太陽符號的組合而成——這是『天王星』的其中一個占星符號,表示精力或魄力在一個神聖靈魂圓圈圍繞著潛能的種子之上。而另一個天王星符號則是取自它的發現者:威廉.赫歇爾的姓氏開頭字母H,符號含義為靈魂圓圈與一個支配的物質十字,於天線的型態中其採取物質作為內省或洞察力的途徑。
海神尼普頓的三叉戟——想必各位不難猜到,這是『海王星』的占星符號。它的符號含義為心智或感受性的月牙超越物質十字。
最後,則是『冥王星』——有兩個占星符號代表它。第一個,冥界之神普路托的名字Pluto的開頭兩個字母、同時也是冥王星的發現者帕西瓦爾.羅威爾的姓名字首,P和L組成的花押圖案。另一個符號則是由海王星修改而來,代表心智的月牙超越了物質十字,到達神聖靈魂圓圈。
古典黃道星宮
黃道十二宮是在西洋占星術中,描述黃道帶上人為劃分的十二個均等區域。
現在的星座與西洋占星術最早起源的新巴比倫王朝——公元前626年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因此黃道十二宮與現在星座實際的位置並不一致。
在西洋占星術中,十二宮代表十二種基本特質。由白羊宮起頭、依序為十二宮。今天我們將逐一介紹這十二個星宮的占星符號,以及它們個別代表的意義。
白羊宮是占星術黃道十二宮之第一宮,原對應的星座是白羊座,在希臘傳統指綿羊;由於歲差現已移到雙魚座。白羊宮的符號代表羊角,也象徵植物在春季破土而出的樣貌,守護星為代表戰神瑪爾斯的火星,代表金屬為鐵,代表色為紅色,也代表人的頭部及嬰兒時期。白羊宮依照亞理斯多德時期的四元素說分類是火象星座,意象為火焰的頂部,溫度最高。它是占星學中三分類法『本位、固定、變動』中的本位星座——又稱主導星座;也是占星學中陽、陰二分類法中的陽性星座。
金牛宮是第二宮,對應星座是金牛座。金牛宮的符號代表牛頭,守護星為代表愛與美之神維納斯的金星。代表金屬為黃銅,代表職業為農夫,代表色為橙黃色,也代表人的頸項及幼童時期。在四元素說分類中,金牛宮屬於土象星座,意象為充滿養份之養殖土。而在『本位、固定、變動』的三分類法中屬於『固定星座』;在陽、陰二分類法中則是陰性星座。
第三宮——雙子宮,對應星座是雙子座,代表雙生兒。雙子宮的符號代表羅馬數字『二』,守護星為最接近太陽、公轉速度最快的水星,代表金屬為青銅,代表色為綠色,代表職業為獵人,也代表人的雙手及童年時期。雙子宮屬於四元素說分類的風象星座,意象為疾風。在三分類法裡是變動星座;陽、陰二分類法中則是陽性星座。
第四宮:巨蟹宮,對應的星座則是巨蟹座。巨蟹宮的符號為兩隻蟹拑,也象徵乳房及子宮的形狀,代表母性;守護星為月亮,也代表人的胸部及少年時期,代表色為藍色。巨蟹宮屬於四元素說的水象星座,意象為大海。在三分類法中屬於本位星座;二分類法裡為陰性星座。
獅子宮是第五宮,對應星座是獅子座。獅子宮的符號代表獅子的頭及尾巴,守護星為太陽,同時代表了人的心臟及青年時期,代表色為金色。獅子宮在四元素說屬於火象星座,意象為火焰最為明亮溫暖的中心。在三分類法裡是固定星座,而在二分類法中是陽性星座。另外,獅子宮的對反星宮是寶瓶宮。
第六宮室女宮,蘊含處女的概念,屬於土象、陰性的變動星宮,對應星座為室女座。室女宮的符號代表麥穗,意象為秋收前種滿整齊作物的莊稼。它也象徵人的腸臟和青年後期;與同樣代表青年時期的獅子宮不同,獅子宮反映的是青年早期的自信心旺盛,室女宮則代表之後更成熟沉穩的時期。室女宮的守護星為水星,代表金屬為水銀,代表色為海藍色或棕色。在希臘神話中,室女宮的典故是正義女神阿斯特莉亞;另一形象則是象徵純真與潔淨的女神珀耳塞涅。
第七宮是天秤宮,黃經從180°到210°,屬於風象、陽性的本位星座。原本對應的星座是天秤座,但由於歲差現已移到室女座。天秤宮的符號代表均衡,也是日落之形;守護星為代表愛與美的金星,亦代表人的盤骨及成年時期,特別與人際關係有關,代表色為灰色。
第八宮天蠍宮,黃經自210°至240°,在希臘傳統指蠍子所以得名。對應的星座是天蠍座,由於歲差現已移到天秤座。天蠍宮為陰性的固定星座,在四元素說屬於水象,意象為地下水。天蠍宮符號代表蠍子的腳及尾部毒針,守護星為代表死亡的冥王星,代表色為血紅色,也代表人的性器官及成年時期,特別與性有關。
第九宮人馬宮,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對反星座是雙子宮。人馬座的符號由弓和箭組成,代表理智,守護星為代表權力的木星。另外,人馬座也代表人的大腿及壯年時期,代表色為橙色。人馬宮屬於火象星座,意象為溫度最低、但有最多火花的火焰底部;在占星學的三分類法中屬於變動星座,而在占星學的二分類法中則屬於陽性星座。
摩羯宮是第十宮,對應的星座是摩羯座。魔羯座被認為是性格內向的象徵,屬於土象、陰性的本位星座,守護星是土星。摩羯通常被描述為山羊的頭魚的尾巴;因為過去的神話傳說山羊神『潘』在受到龍捲風襲擊時跳入了尼羅河,水面之上的的他仍是山羊,水下的部分則變成魚的樣貌。另外,摩羯座也代表人的膝蓋及老年,代表色為黑色,意象為由泥土烘焙而成的磚頭。
寶瓶宮是黃道十二宮的第十一宮,對應寶瓶座。寶瓶座的符號代表由寶瓶傾瀉而出的水,代表色為銀色,也代表人的小腿及重生。守護星為代表變動的天王星,代表金屬為鈾(Uranium)——源自天王星(Uranus),而天王星的名稱來自希臘神祇烏拉諾斯,代表『天空』之意。寶瓶宮屬於風象、陽性的固定星座,意象為瀰漫的大氣;對反星宮則是獅子宮。
雙魚宮是第十二宮,它是陰性、水象的變動星座,意象為恢宏的靈性、精神海洋;對應星座是雙魚座。雙魚宮的守護星為海王星,代表色為紫色;雙魚宮的符號是兩條連結在一起的魚,一條向上一條向下,代表善良與邪惡、或現實與夢幻,亦代表人的兩隻腳掌。
參考書目
《Wikia》
訂閱:
文章 (Atom)